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09-20
解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首次明确劳动争议事项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的处理范围包括以下情况:(1)确认劳动关系引发的争议;(2)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引发的争议;(3)辞退、辞职、离职引发的争议;(4)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引发的争议;(5)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引发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例如履行集体合同引发的争议。对于签订集体合同引发的争议,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同级工会和企业组织共同协调处理。以下纠纷不属于劳动争议范围:(1)劳动者请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放社会保险金的纠纷;(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产生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3)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或对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异议纠纷;(4)家庭或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纠纷;(5)个体工匠与帮工、学徒之间的纠纷;(6)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受雇人之间的纠纷。
扩大了适用范围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适用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形成的劳动关系引发的劳动争议,以及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合同关系引发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包括:(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及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但是,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以及实行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与其比照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均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部分劳动争议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