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09-14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需要下,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在特殊情况下,为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每日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总计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从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公司安排加班需要与员工协商,因为加班会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只有在员工自愿的情况下才可以安排加班。如果员工不同意,公司无权强制要求员工加班。休息权是法定的权利,任何人非依法定程序不可剥夺。
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规定,协商是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企业确因生产经营需要,必须延长工作时间时,应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后,企业可以在劳动法规定的延长工作时数内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如果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劳动者有权拒绝。若由此发生劳动争议,可以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予以处理。
对于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对于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如果公司违反上述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罚款标准为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实践中,公司变相强迫员工加班主要表现为通过制定不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使得大部分员工在8小时内无法完成工作任务。为了获得足够的劳动报酬,员工不得不在标准工作时间之外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变相迫使员工加班。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公司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定额标准管理制度时,公司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并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如果工会或者职工认为公司的劳动定额标准不适当,有权向公司提出,通过协商作出修改完善。
在紧急事件、危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情况下,法律允许公司延长员工工作时间适当突破规定。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1条、劳动法第42条、《劳动部关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以下情形发生时,公司可以不经过协商,直接决定延长工作时间:
公司因特殊情形和紧急任务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时,应当给予员工相应的补休。如果公司因上述原因安排员工加班,员工拒绝的,公司可以依据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非特殊情况或紧急任务下,公司安排加班时,员工有权拒绝。如果公司以员工拒绝加班为由给予处分或解雇,属于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