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5-02-0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当雇主拖欠工资并消失时,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其介入调查并协助解决工资纠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或未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
劳动者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其介入调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公安机关可以作为调解、仲裁和诉讼程序的一种合法途径,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劳动者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工资支付的误区,以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用人单位不能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的形式代替工资支付。
用人单位必须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不得低于该标准。
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提供工资清单,清楚列明工资的各项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不能将年薪制员工的工资只支付一次,而应按照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支付。
用人单位不得扣押或未支付劳动者离职时应得的工资。
用人单位应按照计件制劳动者的工作量支付工资。
用人单位不得将加班工资包括在每月支付的工资中。
用人单位应按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
用人单位在停工、停产期间仍需支付劳动者工资,不能减少或停止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