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可以做生意吗
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21
未成年人是否可以从事商业活动?
未成年人的商业活动限制
根据国务院2002年新修订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未成年人可以从事商业活动,但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 必须列入学校计划并经劳动部门批准。2.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可以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但不得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并不被视为使用童工。3. 文艺、体育单位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但必须得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同意。用人单位应当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确保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 未成年人不得从事矿上、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4级体力劳动强度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未成年人在学校的保护
学校的义务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有以下保护未成年学生的义务:1. 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2. 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有缺点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3. 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4. 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5.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他们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6.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在危及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设施、场所中不得进行教育教学活动。7. 学校、幼儿园应当安排未成年人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8. 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配备相应设施并进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司法机关的保护措施
根据法律规定,司法机关有以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职责:1.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审理,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3. 对于需要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人民法院应当提供帮助,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4. 人民法院在审理继承案件时,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5. 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离婚案件时,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6. 如果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且经过教育后仍不改正,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相关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继续负担抚养费用。7. 对于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采取教育、感化、挽救为主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并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