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规定是怎样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事实劳动关系法律知识

劳动报酬规定是怎样的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9-15

 
73817
劳动报酬是一个劳动者劳动价值的体现,劳动法之中有许多关于劳动报酬规定的条款,初入职场,我们应该对这些规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来保障我们的合法权益,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这个问题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法律解答,详情请看下文。

劳动报酬规定的基本要求

1. 工资支付的形式

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支付必须以法定货币形式进行,不得使用实物或有价证券支付工资。

2. 工资支付的对象

工资支付应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果劳动者因故无法领取工资,可以委托亲属或他人代领。无论以何种形式支付工资,企业都必须向劳动者提供一份工资清单,并办理签收存档。

3. 工资支付的周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工资支付周期至少为每月一次。如果企业的工资结算周期为年度,应按月预付,并在到期时结算。支付工资的日期必须明确,如果遇到休息日或节假日,应提前支付至最近的工作日。企业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工资支付日期未支付工资的行为即为拖欠工资。

4. 工资支付的数额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企业应在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内提供全部劳动报酬。无正当理由不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即为克扣工资。除了补发工资克扣额外,企业还必须按规定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劳动法》对劳动报酬问题的规定

1. 工资分配原则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应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进行宏观调控。

2. 用人单位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水平。

3.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并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以及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5. 工资支付的要求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

6. 法定休假和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支付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

延伸阅读
  1. 一、劳动关系的认定
  2. 四者概念的区别
  3. 辞退后的工资支付问题
  4. 劳动合同解除的赔偿金要求
  5. 什么是计件工资制度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实习合同的解除权利与责任
  2. 包工头签订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3. 劳动关系转移及经济补偿
  4. 劳动合同解除后的补偿金计算方法
  5. 农民工维权:合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
  6. 私人家教的劳动关系问题
  7. 工作经历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