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6-21
当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并且仲裁委裁决要求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关系时,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劳动者可以选择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直接去用人单位上班。
1、只有法院执行庭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生效后,可以向法院执行庭申请强制执行。
2、执行费由对方承担(个别地区要求申请人先垫付执行费,执行后再返还给申请人)。
3、可以查封对方的银行账号、车辆、厂房、应收账款等资产。因此,在申请强制执行时,申请人需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对方银行账号或其他财产的信息,以便法院执行人员能够尽快执行。
4、申请人需要写一份强制执行申请书(法院有样本,可到法院抄写一份),并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裁决书或判决书的复印件以及对方的资产情况。
在强制执行阶段,执行法官会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情况,一般只会调查房产、车辆和银行账户。如果无法查到财产,法官会通知申请人要求提供财产线索。如果申请人不提供,法官会发出中止强制执行的裁定书。只有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后,才会恢复强制执行。
申请人在执行阶段应积极调查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因为法官调查的范围有限,申请人发现的财产线索应告知执行法官,以便尽早结案。
申请执行人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申请期限的起算日期是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起算日期是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
1、当事人均为法人或其他组织时,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六个月内申请执行。
2、当事人均为公民或其中一方为公民时,必须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一年内申请执行。
3、在执行中,如果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被执行一方不按照和解协议履行,申请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恢复原法律文书执行。申请执行期限从和解协议规定的履行期限的最后一日起连续计算。
4、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裁定、调解书,如果申请人是公民,申请期限为一年;如果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期限为180日。
5、行政决定的申请期限为180日。
(一) 经审查发现劳动合同客观上已不能继续履行,例如原劳动岗位已不存在等情况,可以直接判决给予补偿,不宜判决恢复劳动关系。
(二) 劳动合同客观上能够履行,但用人单位拒绝履行的,法官可以询问劳动者是否愿意变更诉求,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补偿的方式解决纠纷。如果劳动者坚持不变更诉求,法官应向其说明恢复劳动关系存在无法强制执行的风险,并询问劳动者在无法强制恢复劳动关系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增加诉求,要求用人单位直接支付工资报酬。如果劳动者仍然坚持诉求,经告知风险并记明笔录后,可以判决恢复劳动关系。
(三) 劳动者申请执行恢复劳动关系判决时,立案部门一般会受理。执行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配合,对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实施司法强制措施等方式,促使用人单位主动履行恢复劳动关系的判决。如果确实难以执行,可以通过释明等方式引导劳动者另行起诉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补偿,或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报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