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关系损害赔偿与劳动关系工伤事故的区别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雇佣关系损害赔偿与劳动关系工伤事故的区别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0-05-25

 
73683

一、雇佣关系损害赔偿与劳动关系工伤事故的区别

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产生的基础是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弄清工伤事故责任和雇员受害责任的概念和性质,是正确处理此类案件的前提。

(一)主体不同,赔偿的范围和标准也不同

工伤事故责任是由劳动法强制性调整,在发生工伤事故后,依据劳动法律法规来处理,赔偿范围和标准的依据是《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和相关司法解释、规章的规定,采取双重赔偿责任兼得的方式,强调其社会保障属性,让工伤职工能够“伤有所养、死有所赔、遗有所慰”,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及时得到妥善的救治和普遍救济;雇佣关系人身损害是按照一般民事案件直接起诉的,因此赔偿范围和标准就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来执行,赔偿受害人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还增加了精神抚慰金的赔偿请求。

(二)、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不同

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后以举证责任倒置的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式为主,以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为辅;雇佣关系发生争议后,按照民事纠纷案件中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定,由主张权利的一方负举证责任。

(三)、发生争议后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赔偿标准有别

劳动关系中的工伤赔偿,适用《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赔偿标准和方法来进行实体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健康,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而雇佣关系中的赔偿责任,依据的是《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的赔偿标准和范围来进行实体处理。也就是说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而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适用工伤保险赔付。

(四)、发生争议后所使用的处理程序有别。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对于雇佣关系产生的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而且仲裁机构也非劳动部门设

二、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有哪些不同

1、主体范围不同

劳动关系主体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只能是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上述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

雇佣关系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形成雇佣关系,雇佣他人的称之为雇主,被雇佣者称之为雇员。

2、主体的地位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后,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领导地位;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领导地位,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雇佣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没有隶属性。雇佣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不管是雇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履行,均是平等的,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3、两者的特征不同

对劳动关系而言,只有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过程中,才可能形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

对雇佣关系而言,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标志。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意志基本不干预,具有当事人意思为主导的特征。主要是在流通领域发生的关系,而不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同

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雇佣关系主体之间产生劳动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

5、适用的法律不同

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调整。

雇佣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包括《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

延伸阅读
  1. 工伤赔偿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律师吗
  2. 交通事故等级分类及其影响
  3. 雇佣关系和员工劳动关系的区别
  4. 劳务关系侵权责任的承担
  5. 私人干活骨折的法律责任和赔偿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儿童是否可以从事暑期工作
  2. 实习期是否应该支付工资
  3.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4. 员工应对单位的调岗行为的法律规定和应对方式
  5. 劳务分包资质标准
  6. 试用期因怀孕被辞退的补偿标准
  7. 问题一:员工是否应无条件服从企业的调岗决定?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