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合同根据什么法律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法律知识

劳务合同根据什么法律

点击数:27 更新时间:2023-10-29

 
73268
法律依据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候,要有法律依据,例如用人单位要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依据是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那么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有哪些?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及适用法律

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劳动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劳务关系并不属于劳动关系,因此不适用劳动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而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则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七条的规定,当用人单位与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劳务关系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合同中关于质量、期限、地点或者价款的约定不明确的情况,应适用以下规定:

  1. 如果质量要求不明确,应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履行;如果没有国家质量标准,应按照通常标准履行。
  2. 如果履行期限不明确,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3. 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对于货币支付,应在接受支付一方的所在地履行;对于其他标的物,应在履行义务一方的所在地履行。
  4. 如果价格约定不明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履行;如果没有国家规定的价格,应参照市场价格或者同类物品的价格或者同类劳务的报酬标准履行。

此外,对于合同中未约定专利申请权的情况,完成发明创造的当事人享有申请权;对于合同中未约定科技成果的使用权的情况,当事人都有使用的权利。

如何收集劳动关系的证据

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在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考以下凭证: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如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用记录以及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因此,劳动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保存与工作相关的工作证、服务证、考勤卡、工资条等材料,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1. 个人承包合同与劳动合同的相似之处
  2. 劳务合作协议
  3. 劳动力外包的法律规定与劳务派遣的区别
  4. 劳务分包是否需要交纳履约保证金的合法性
  5. 借用关系是否属于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热门知识

  1.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可以要求双倍工资吗
  2. 劳动合同解除规定
  3.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限
  4. 公司保密协议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5. 公司不签合同的赔偿责任
  6. 第一章:劳动规则
  7. 对于员工辞职解除劳动合同吗
劳动合同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下载

  1. 演员助理聘用合同范本
  2. 防火涂料工程劳务协议范本
  3. 驾驶员劳务合同范本
  4. 退休(人员)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