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的法律效力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7-23
劳动案例:公司解聘违法,员工状告原单位
背景
市某公司职员杨某因公司年度考核排名末位遭到解聘。杨某与公司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并领取了补偿金后,将单位告上法院。他主张公司单方面解聘违反了劳动法规定,应支付劳动赔偿金差额和额外一个月工资差额。
仲裁结果
南宁市仲裁委认为,杨某与公司签订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单位与杨某合法。因此,南宁市仲裁委驳回了杨某的申诉请求。不服仲裁结果,杨某提起上诉。
法院判决
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公司以杨某考核排名末位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属于单方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行为。即使杨某确实不能胜任工作,公司也应先对其进行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因此,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通知没有事实及法律依据。虽然杨某收到了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但双方的劳动关系并不因此而解除,而应以杨某实际不再为公司提供劳动或双方确认解除时间等事项为准。因此,法院依法驳回了杨某的诉讼请求。
“末位淘汰”解聘合法性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之一是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然而,在实际劳动关系中,排名末位的员工并不一定不能胜任工作。即使不能胜任,用人单位也有责任根据法律规定为其提供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只有在劳动者仍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企业将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案例分析
在该案中,南宁市某公司以“末位淘汰”为由解聘杨某的行为被认定为违法。然而,杨某与单位签订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并领取了补偿金,表明他认可了公司的解聘行为。在此前提下,杨某要求单位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没有法律依据。因此,法院依法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