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9-22
根据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必须符合劳动法规定。如果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主体不符合劳动法规定,则签订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从劳动者最低用工年龄开始(除特种工作外为16周岁),到法定退休年龄结束。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失去劳动者主体资格,不能再与单位形成劳动关系。此时与单位之间的用工关系由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的企业法人、非法人的个人和合伙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殊类型的租赁(生产)、承包(生产)企业等经济组织。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如果已经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劳动合同的,应当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之内订立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书面通知劳动者后,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应结清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补订合同前一日止,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