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7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随时辞职。劳动者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提前一个月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1. 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况。劳动者可以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并立即离职,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劳动者还有权要求支付剩余工资、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以及办理离职手续。
2. 如果劳动者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并且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离职将违法。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直接经济损失和招聘费用。
3.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7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天书面提出离职,无需用人单位批准即可离职。试用期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提前3天书面提出离职。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并办理离职手续。
入职引导人根据新员工的实际情况,由直接上级领导或同级别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帮助新员工尽快熟悉岗位工作职责。
一、将自己介绍给新员工。
二、了解新员工的概况。
三、帮助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具体包括:
(一) 介绍公司战略和组织架构。
(二) 帮助新员工认识团队成员,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学习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掌握作业流程和标准。
(三) 负责辅导新员工完成入职计划中约定的工作事项,并提供或帮助新员工获取内外部资源。
(四) 每周进行面谈,处理问题。
(五) 定期与新员工交流、反馈和评估:
1. 了解新员工的工作进展。
2. 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困难。
3. 了解新员工对公司文化的理解。
4. 了解新员工适应公司的情况。
5. 负责评估新员工的转正情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研究表明,员工的不满意程度与缺勤率之间的相关性并不高。工作不满意可能只是影响员工缺勤率的众多因素之一。即使员工对工作不满意,但如果他们认为工作对于维持生计或完成重大项目有重要意义,他们可能不会选择缺勤。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可能对工作非常不满意,但他们只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怠工,而不是选择缺勤。
员工离职的另一种形式是跳槽。员工对工作的不满意程度越高,他们考虑辞职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实际跳槽的可能性却并不一定更高。员工的个人因素,如职业经验和经济状况,可能使他们难以最终决定是否跳槽。研究表明,员工的经济状况和找到一份可接受的新工作的可能性是影响员工跳槽的重要因素。因此,失业率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率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当失业率较低时,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率之间的相关性较高。这是因为当失业率较低时,人们意识到还有许多其他工作机会,所以当他们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时,更倾向于辞职寻找其他工作。相反,高失业率限制了员工选择其他工作的机会,他们宁愿保持原有工作,尽管对这份工作可能不满意。因此,失业率越高,工作满意度和员工流动率之间的相关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