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4-30
律师需要调查和收集证据,以确定企业土地和房屋的合法性。这包括查看是否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或租赁合同等文件。律师还需要向拆迁方获取征地批文、建设项目立项许可证、建设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拆迁方案、拆迁许可证等有关征地拆迁的审批文件和相关资料。此外,律师还需要审查企业的营业执照、纳税情况、员工合同以及企业对土地或房屋的投入等相关数据、信息和凭证,以便为制定补偿谈判方案提供依据,并为可能涉及的行政复议和相关诉讼提供支持。
律师会协助企业制作《动迁调查表》,并根据需要委托相关评估公司对企业资产和效益进行评估。律师还会协助企业制作《拆迁损失报告》。
律师会代表企业与拆迁方进行补偿安置问题的协商,并合理反映涉及企业利益的事实和补偿要求。律师还会监督拆迁的实施过程,审查程序的合法性。
律师会参与企业与出租方的租赁纠纷案件。根据需要,律师还会向有关部门提起行政复议。律师还会参与企业与拆迁方之间的裁决和听证程序。如果需要,律师还会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和相关的民事诉讼甚至刑事诉讼。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拆迁协议是无效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指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民事活动由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代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指包括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在实践中,与未成年人签订拆迁协议的情况比较罕见,常见的情况是与老年人签订,有的老年人事后被证明已患老年痴呆症。因此,与这些人签订的协议全部无效。此外,拆迁人往往不与房屋所有权人签订拆迁协议,而是与被拆迁人的亲戚或朋友签订,这样签订的协议也是无效的。
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协商拆迁补偿安置事宜并达成协议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协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该协议应当被认定为无效。协议违反强制性规定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量。形式上,如果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时,拆迁安置和补偿协议必须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如果没有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则属于形式违法,协议无效。对于属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拆除,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拆除,如果没有报批则也属于形式违法,协议无效。内容上,如果拆迁协议内容与拆迁主管部门批准文件的规定不一致,协议中不一致的内容无效。如果拆迁协议规定的拆迁补偿形式、补偿金额、安置面积和安置地点不符合拆迁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属于内容违法,协议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的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在订立拆迁协议过程中,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如果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欺诈或者趁人之危的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签订拆迁协议,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查明,该协议应当被确认为无效。在实践中,主要是拆迁人以威胁被拆迁人或其近亲属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来迫使被拆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签订的拆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