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8-30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本条例适用于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为经营者)以及有关组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法律、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依照其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时,行使《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职权。对有可能被转移、隐匿、销毁的与不正当竞争有关的财物,经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可以通知仓储、运输、银行等有关单位依法协助办理;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对登记保存的财物不得销毁或者转移,商品不得销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时,任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举报、揭发不正当竞争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揭发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本条例行为,必须及时查处。举报、揭发人要求保密的,应当予以保密。对举报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功人员,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给予奖励。
经营者不得实施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的行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不得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时,对知名商品和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一并予以认定。
经营者不得采用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手段,对商品作虚假的或者引人误解的表示,包括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使用已被取消的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使用的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与实际所获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不符;国产内销商品未使用中文标注;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检测合格证明、许可证号或者监制单位;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品加工地、生产地;伪造商品名称、规格、等级、制作成份和含量;伪造或未标明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
经营者不得以租赁他人专门柜台、场地、设备等方式,冒充他人名义进行销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