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8-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不正当竞争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在广东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经营和营利性服务的经营者,以及对公平竞争产生影响的组织或个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不正当竞争行为,其他部门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和保护向监督检查部门检举、揭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组织或个人,并对有功者给予奖励。
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包括:
1. 按国家规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或者著名商标的商品;
2. 经省级以上行政部门同意参加的国际评奖活动中获奖的商品;
3. 在本地区同类商品市场内为公众所知悉的商品。
经营者不得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的整体形象(包括文字、图形、颜色等)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以使普通消费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经营者不得在商品上作下列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1. 伪造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2. 使用与实际不符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志;
3. 冒用名优产品标志;
4. 编造虚假的商品生产企业名称、原产地、质量合格证或者监制单位;
5. 伪造商品的规格、等级、专利号、制作成份、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宣传、雇佣或伙同他人进行销售诱导、现场演示或说明、张贴、散发、邮寄商品说明书或其他宣传材料、利用信息载体或集会发布信息、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报导等手段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份、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产地、专利号、获奖情况等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大众传播媒介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对经营者或其商品作虚假的宣传报导。
经营者不得采取下列手段,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1. 刊登对比性或声明性广告,贬低竞争对手;
2. 利用商品说明书吹嘘其商品质量,贬低竞争对手;
3. 在公开场合散发传单或小册子,对竞争对手的生产、销售、服务、产品质量等进行诋毁;
4. 自己或唆使、雇佣他人,以客户或消费者的名义向国家机关、新闻单位、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等有关部门作虚假的投诉;
5. 以其他公开或非公开的形式向用户和消费者捏造事实、散布谣言,贬低竞争对手。
投标人与招标人不得实施下列不正当竞争手段:
1. 投标人之间串通,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以及在类似招标项目中轮流以高价位或低价位中标;
2. 招标人在开标前开启投标人的投标书;
3. 招标人在开标前将标底告知投标人;
4. 招标人在评标定标时对不同的投标人实行不平等待遇;
5. 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在公开投标时抬高或压低标价,中标后再给投标人或招标人额外补偿。
抽奖式有奖销售的最高奖金不得超过五千元;以物品或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同期市场同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折算,其金额不得超过五千元。
进行有奖销售的经营者应当向公众告知所设奖品的种类、中奖概率、奖金额以及兑奖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有关事项,不得对该事项作虚假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