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5-18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项规定,仿冒纠纷是指行为人在市场交易中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演,导致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从而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知名商品和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做出了详细解释。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规定,仿冒纠纷还包括行为人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让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企业名称和姓名做出了详细解释。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项规定,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是指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是指伪造商品或者服务的制造地或来源地。
对于仿冒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9条的规定,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8条的规定,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
对于仿冒纠纷案件的级别管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条的规定,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的基层人民法院也可以受理。
处理仿冒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2)(4)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此外,还可以参照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7月6日发布的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演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对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人们通常称之为仿冒行为。一般来说,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也往往构成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因此,对于因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而发生的纠纷,一般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确定为侵害商标权纠纷,而不是仿冒纠纷。
对于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演纠纷、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姓名纠纷以及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纠纷,都属于选择适用案由。如果原告只主张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应当确定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纠纷;如果只主张擅自使用他人姓名,应当确定为擅自使用他人姓名纠纷;如果只主张伪造产品质量标志,应当确定为伪造产品质量标志纠纷。
对于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的行为,一般属于市场交易行为,当事人之间通常存在竞争或合作关系。竞争对手之间涉及企业名称使用的争议往往属于不正当竞争纠纷。需要注意的是,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姓名是指被告使用了原告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用于从事市场经营活动。对于不涉及市场经营活动的使用行为,即不能归类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3)项规定的其他侵犯企业名称的行为,相关民事案件的案由应当确定为侵害企业名称(商号)权纠纷。对于自然人姓名的使用,如果并非在市场交易中使用,也就不存在竞争关系,不属于不正当竞争纠纷,而应当以相关规定确定为“姓名权纠纷”。
涉及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和伪造产地的争议,当事人之间作为经营者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案由确定为伪造、冒用产品质量标志纠纷和伪造产地纠纷;消费者与经营者因此发生的民事争议,一般可以按照买卖合同纠纷确定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