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买卖合同范本
手心律师网首页 > 合同下载 > 买卖购销 > 买卖合同下载

进出口买卖合同范本

点击数:44 更新时间:2020-07-01

售方:

购方:

 

鉴于售方同意出售,购方同意购买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合同货物),其合同货物的质量、性能、数量经双方确认,并签署本合同,其条款如下:

风险提示:标的物信息 买卖合同中应根据标的物的类型,在合同中将其特定化。防止因产品约定不清,而产生纠纷。 数量、价款要明确,包括数额的计量单位,大多数事项应由双方协定,同时需要标出标的物的单价、总价,币种、支付方式及程序等,各项须明确填写,不得含糊。

1、合同货物:___________________。

2、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价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船:第一次装船应于接到信用证后30天至45天内予以办理。从第一次装船,递增至终了,应在12个月内完成。

6、优惠期限:为了履行合同,若最后一次装船时发生延迟,售方提出凭证,购方可向售方提供30天的优惠期限。

7、保险:由购方办理。

8、包装:用新牛皮纸袋装,每袋为_______公斤;或用木箱装,每箱为_________公斤。予以免费包装。

风险提示:价款支付 在实务中,有的买卖合同只是简单地约定合同款项的金额,对于款项的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却未作出约定。这一漏洞将为支付方无限期不支付或迟延支付找到借口。 另外,需方应尽量采取银行转账方式来履行支付货款。明确付款的具体期限及条件,尽量要简单、明确易实施,避免催款方因为无法举证付款条件成就而不能主张货款的风险。设定明确的逾期付款的违约责任,有效督促或威慑合同付款方。

9、付款条件:签订合同后_____天(公历日)内购方通过开证行开出以售方为受益人,经确认的,全金额100%的,不可撤销的,可分割的,可转让的,允许分期装船的信用证,见票即付并出示下列证件:

(1)全套售方商业发票;

(2)全套清洁、不记名、背书提单;

(3)质量、重量检验证明。

10、装船通知:购方至少在装货船到达装货港的7天前,将装货船到达的时间用电传通知售方。

11、保证金:

(1)通知银行收到购方开具的不可撤销信用证时,售方必须开具信用证_____%金额的保证金。

风险提示: 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要条款化,在出现违约情形时,能有效执行,避免纠纷。很多合同对违约责任没作约定或约定太过含糊,不具可操作性。比如有的合同约定“违反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10万元”,这个约定就太过笼统,实务中很难操作。 具体应明确,违反合同的哪条约定,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如:质量不符、数量不符、未按时足额付款、未及时交货等等,不同违约情况应制定相应的违约责任,另外,违约金的数额要具体化、数字化,以便于向违约方主张。

(2)合同货物装船和交货后,保证金将原数退回给售方。若出于任何原由,本合同规定的第12条除外,发生无法交货(所有或部分)按数量比例将保证金作为违约予以没收支付给购方。

(3)若由于购方违约或购方不按照本合同第9条规定的时间内,(第12条规定除外)开具以售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必须按保证金相同的金额付给售方。

(4)开具的信用证必须满足合同所规定的条款内容。信用证所列条件应准确、公道,售方并能予以承兑。通知银行收到信用证后,通知银行应给开证银行提供保证金。

12、不可抗力:售方或购方均不承担由于不可抗力的任何原由所造成的无法交货或违约,不可抗力的任何原由包括战争、封锁、冲突、叛乱、罢工、雇主停工、内乱、骚动、政府对进出口的限制、暴动、严重火灾或水灾或被人们所不能控制的自然因素。

延伸阅读
  1.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2. 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3. 工业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4. 建筑材料买卖合同范本
  5. 农副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买卖购销合同导航

买卖购销合同下载

  1. 机械设备买卖合同范本
  2. 农副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3. 建筑材料买卖合同范本
  4. 工业产品买卖合同范本
  5. 二手物品买卖合同范本
  6. 商品买卖合同范本
  7.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热门法律知识

  1. 家暴如何应对:合法途径及相关法律知识
  2. 高利贷的风险及其法律问题
  3. 交通事故责任书出具时间的规定
  4. 购房定金的退还条件
  5.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6.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7.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