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0-02
从竞争法的角度看,法律追求的目标是降低成本价格和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本身也是竞争法在一般情况下所鼓励的,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的禁止只是基于保护竞争的要求而规定的例外情况,一般有严格的适用条件。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行为人是处于卖方地位的经营者,通常是占有市场优势地位的大型综合性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经营品种多,生产规模大,生产占有率高,经营风险小,具有优越的竞争条件。正是由于这种优越的竞争地位,他们才敢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相比之下,竞争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则不敢冒此风险,因为低于成本的价格不能反映产品的实际价格水平,大型综合性企业低于成本的掠夺性定价会将专营企业直接排挤出市场。
不正当低价销售的行为人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通过低于成本的价格争取顾客、占领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削弱或挤垮竞争对手,从而独占市场,实行垄断经营。
如果经营者不是出于排挤竞争对手之目的,则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不正当低价销售表现为经营者实施了低于成本价格的压价销售行为。法律要求低价销售不仅要有低价行为,还必须达到低于成本的程度。
不正当低价销售造成对正常竞争的限制与破坏。这种限制与破坏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被现有事实证明将来可能发生的。
如果某种低于成本的销售不妨碍竞争的正常进行,对其他竞争者、消费者及社会利益均不会造成任何危害,则不被认定为不正当低价销售行为。
例如,经营者仅仅是作为促销手段或进入新市场的需要偶尔在短期内低于成本销售,在市场上未产生任何危害作用,则一般不视为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