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虚假宣传的广告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法律知识

如何看待虚假宣传的广告行为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7-16

 
71070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成分、用途、产地等所作的引人误解的不实宣传。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广告和其他手段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虚假宣传,以避免引起消费者的误解。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不得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广告法第3条规定

根据广告法第3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广告不得包含虚假的内容,也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行为要点:

(1) 行为的主体

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是广告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

(2) 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

广告主、广告代理制作者和广告发布者以虚假广告或其他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对其商品或服务进行误导。

(3) 引人误解的程度和社会危害性

虚假广告或虚假宣传达到了引人误解的程度,因此具有社会危害性。

(4) 主观方面的责任

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对虚假广告负有法律责任。广告主无论其主观状态如何,都必须对虚假广告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

(1) 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如果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手段对商品进行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 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根据广告法第37条规定的罚款,指的是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连带责任

根据广告法第38条规定,如果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如果无法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和地址,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虚假宣传化妆品功效如何定罪
  2. 明星代言虚假广告该怎么处罚
  3. 广告带有“100%”算不算违法广告
  4. 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包括了哪些
  5. 公司网站被投诉虚假宣传怎么处理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热门知识

  1. 金融业不正当竞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
  2.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管辖机关是哪个部门
  3. 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财产如何处理
  4. 电商平台被投诉虚假宣传了如何处理
  5. 欧盟《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对中国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借鉴
  6. 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7. 传销罪需要什么证据来定罪
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