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13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进行虚假宣传,以误导消费者。
虚假标识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经营者使用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或使用与其相似的名称、包装、装潢,导致与他人的知名商品混淆;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个人姓名,以误导他人;在商品上伪造、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进行虚假陈述。
滥用优势地位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限制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以排挤其他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
商业贿赂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财物或其他手段向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贿赂,以促成商品的销售或购买。
强行搭售行为是指经营者违背购买者意愿,将商品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进行销售。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包括欺骗性有奖销售、借机推销质次价高商品的有奖销售、以及最高奖金超过5000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通过上述手段获取的商业秘密;违反合同约定或商业秘密权利人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滥用行政权力行为是指对市场经营活动有影响力的行政主体,出于地方利益或小集团利益,违反法律或公认的市场规则,故意干预市场,妨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也包括来自经营主体外的直接或间接行政权力作用下的强买强卖的行为。
亏本销售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商业诽谤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以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的行为。
串通招标投标行为违反了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包括以下行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施歧视待遇;泄露已获取的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信息,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其他条件;泄露标底;强制投标人组成联合体共同投标,限制投标人之间的竞争等。投标者也不得有串通投标报价、与招标人串通投标、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以他人名义投标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欺诈等行为。
侵犯商业秘密罪具有以下特征:
一、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属于复杂客体。
二、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包括:行为人以秘密窃取、物质引诱或胁迫的方式非法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行为人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所获取的商业秘密;行为人违反约定或商业秘密权利人的要求,披露、泄露、转让因工作而掌握的商业秘密。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只要实施了窃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转让商业秘密,都可构成本罪的主体。
四、侵犯商业秘密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或过失。故意是指明知是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故意侵犯;过失是指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侵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