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竞争法中两种限制竞争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反垄断法法规法律知识

论竞争法中两种限制竞争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4-01-22

 
70893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章中,明确规定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包括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严格意义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假冒行为和虚假广告行为等;也包括一些限制竞争行为,如限购排挤行为和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等。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内容,请阅读下文进行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您阅读愉快!

论竞争法中两种限制竞争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一、限购排挤行为

限购排挤行为是指公用企业或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为了排挤其他经营者而限制消费者购买其指定经营者商品的行为。这种行为限制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使得其他生产同类商品的经营者被排斥在特定市场之外,从而妨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为了维护竞争秩序和保护公平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6条明确禁止了这种滥用优势地位的限制竞争行为。限购排挤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客体与客观方面

限购排挤行为的客体是我国法律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关系及公平竞争秩序,该行为强制安排他人与被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限制了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妨碍了其他经营者商品的自由流通,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

客观方面表现为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经营者商品的行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列举了限购排挤行为的具体表现,包括限定用户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而不能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同类商品;限定用户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经营者生产或经销的商品,而不能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同类商品;强制用户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以检验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阻碍用户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同类商品;对不接受其不合理条件的用户拒绝、中断或削减供应相关商品,或滥收费用;以及其他限制竞争的行为。

主体与主观方面

限购排挤行为的主体包括两类:公用企业和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公用企业是指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者。其他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是指在市场上不受制约、不必考虑竞争者或交易对手利益而行为的经营者。确定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独占地位应综合考虑其市场份额、购销能力、金融能力、技术水平、与其他企业的关系以及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的障碍等因素。我国实施限购排挤行为的主体主要是公用企业。

主观方面要求行为者具有故意,并且具有排挤其他经营者的目的。从实践中可以看出,公用企业实施限购排挤行为通常是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公用事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化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公共利益性和不同程度的自然垄断性。由于公用事业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基本生活,且不适宜自由竞争,一般由国家垄断经营。公用企业的垄断或限制竞争是由其公共性所决定的,也是为了公共利益服务的。然而,在长期的垄断经营中,公用企业往往不是以谋求社会公益为目标,而是利用垄断地位谋取私利,存在严重的官商作风。在垄断经营中实施限购排挤行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我国实施《反不正当竞争法》以来查处的十大典型案件中,有三例涉及公用企业的限购排挤行为。为了彰显公用事业的公益性,使其真正成为为大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必须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依法严厉查处公用企业的限购排挤行为和其他不法行为;另一方面,强调社会本位,树立公用企业为公众服务的态度,并适度引入竞争机制。

延伸阅读
  1. 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中的若干问题
  2. 山东拍卖行业协会
  3. 医药行业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若干规定
  4. 商号法律是如何保护的
  5. 经营者集中具有限制竞争效果的怎么办

反垄断法热门知识

  1. 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怎么办
  2. 对惩罚垄断行为不服是否可申请行政复议
  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区别是什么
  4. 自然垄断定价的形式有哪些
  5. 行业垄断纠纷有什么表现
  6. 行业垄断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7. 垄断市场属于什么犯罪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