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拍卖保留价的确定问题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拍卖法 > 拍卖程序法律知识

关于拍卖保留价的确定问题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10-23

 
69528

案情

申请执行人余某文与被执行人余某国是同村村民,由于余某国未偿还余某文借款本金和利息,余某文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余某国应偿还余某文借款8.8万元及利息。在诉讼中,法院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查封了余某国所有的位于农村的一幢混合结构四层房屋。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余某国拒不履行判决确定的偿还借款本息的义务,余某文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

法院立案执行后,依法向被执行人余某国送达执行通知书,责令其履行还款义务,但余某国仍拒不履行。经申请执行人余某文申请,法院依法裁定拍卖余某国所有的上述房屋。受法院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上述房屋进行价格评估,评估价格为34.2万元。

拍卖保留价的设定

为避免出现竞买人窜通、恶意压低拍卖价等情况,法院在向拍卖机构送达拍卖委托书时,并未设定拍卖保留价,而是在拍卖会之前一天告知拍卖保留价。在综合考虑上述房屋建筑时间、装修情况、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后,法院提高了拍卖保留底价,确定拍卖保留底价为40万元。最终买受人余某文以50万元最高价竞得上述房屋。

评析

法院拍卖保留价通常称为拍卖底价,是据以确定拍卖成交的最低价格。在拍卖程序中,竞买人所出的最高价低于保留价的,不能确认拍卖成交。在任意拍卖中,拍卖可以是有底价拍卖,也可以是无底价拍卖。从理论上说,对于执行程序中的拍卖,法院可以根据拟拍卖财产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有底价拍卖或无底价拍卖。考虑到实际操作中容易引发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拍卖规定》)明确要求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拍卖一律采取有底价拍卖。采取有底价拍卖可以有效避免利息向一方当事人过分倾斜,防止因拍卖价格过低对被执行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评估价对确定拍卖保留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司法实践中,拍卖保留价基本上是依据拍卖物品的评估价来确定的。由于评估价是重要的参考值,因此不少人认为评估价就是拍卖保留价,这是一个认识误区。首先,价格评估机构的收费是按评估价的一定比例收取的,当价格评估得较高时,就可以收取较高的费用。因此,评估机构存在着高评的利益驱动。其次,实践中存在着竞买人事先与评估机构联系,要求评估机构低价评估的违法情况。第三,有的外地评估机构对于拍卖财产所在地的市场行情不了解,选择的评估参照物价格与评估财产的实际价格完全脱离,造成较大幅度的低价评估或高价评估。

延伸阅读
  1. 国有资产拍卖底价的确定程序
  2. 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的财产拍卖程序
  3. 债务人的法律权益保障
  4. 第二次拍卖仍流拍的动产,应如何处理
  5. 拍卖合同要约定委托期限吗

拍卖法热门知识

  1. 直接购买艺术品:门槛低风险高
  2. 肇事车法院可以拍卖吗
  3. 文物拍卖标的审核程序
  4. 第一章 总则
  5.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和本公司的拍卖规则,佣金支付标准如下:
  6. 重新拍卖程序的启动
  7. 荷兰式拍卖的特点
拍卖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