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10-03
当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基金可分配净收益的计算公式不统一,信息披露不规范且存在错漏。
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进行明确定义。《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中没有提及该指标,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附件二《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中对"基金的可分配净收益"作出了披露要求,但没有给出确切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明确提出"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计算公式的是2001年7月30日第十五次基金业联席会议。根据该会议纪要,该指标被定义为: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证券投资估值减值。
然而,随着《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的颁布实施和开放式基金的诞生,原有的指标已不能适用于存在申购和赎回的开放式基金。根据不同情况,计算公式需要相应地调整为以下两种形式:
1.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未实现利得损失。
2. 基金可分配净收益=基金本期净收益+期初未分配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申购赎回损益平准金-本期基金已分配收益-未实现利得损失。
然而,有些基金给出的公式与上述规定并不相同。例如,大成价值增长在2003年中报中给出的公式仍然是: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未分配净收益-证券投资估值减值。行业成长则在其公式中遗漏了申购赎回损益平准金科目。
这些不一致和错误的公式在计算结果上可能是正确的,但违反了规定。一些开放式基金没有按照《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试行)》的要求披露基金可分配净收益,而另一些开放式基金在计算基金可分配净收益时出现了错误和遗漏,给投资者带来了困惑。例如,银华优势在2003年中报中没有扣除本期基金已分配收益,另一只开放式基金在2003年中报中将该指标定义为基金本期净收益+上年结转未分配收益-本期已分配基金净收益-损益平准金-未实现利得损失,但实际计算结果却没有减去"未实现利得损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