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29
一般来说,如果后协议是对前协议的补充,那么两份协议都是有效的。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冲突,一般以后协议为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裁决来确定前后合同的效力,以下是具体说明:
如果后一份合同是对前一份合同内容的补充,我们通常将后一份合同视为前一份合同的补充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两份合同的内容没有冲突,那么两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如果存在冲突,一般以后一份合同为准。
原则上,在存在前后合同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协议内容确定。一般以后合同中的约定为准。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8条的规定,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欺诈行为导致的合同是在受欺诈人因为被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达成的。
根据《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9条的规定,胁迫是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相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胁迫也是影响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损国家利益时,该合同才为无效。
恶意串通是指当事人为实现某种目的,共同实施订方合同的民事行为,造成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损害的违法行为。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也称为隐匿行为,是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实的非法目的,或者实施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行为。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
当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但合同明显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时,可以适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条款确认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约目的和内容都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根据《合同法解释》第4条规定,确认合同无效时,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
需要说明的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不论当事人在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被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