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期间工资是否为计算违约金基数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培训期间工资是否为计算违约金基数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6-04

 
60539

员工培训合同中的违约金争议

背景

2007年9月10日,王先生加入北京某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经过试用期后,公司资助王先生前往国外接受技术培训。培训协议规定,王先生必须在回国后为公司服务3年,如果提前离职,需支付相应的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基于未履行的服务期所分摊的培训费用,而王先生在培训期间继续领取工资。培训结束后,公司核算出培训费用为3万元,差旅费为1.2万元。王先生于2008年10月9日提出辞职,并同意支付违约金。然而,在计算违约金时,双方产生了争议。

争议

公司认为,王先生在培训期间仍然领取工资,这部分工资应归为“因培训而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应计入培训费用,王先生应按比例返还。然而,王先生认为,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无论是正常工作还是按照公司安排的培训,用人单位都应支付工资。他认为计算违约金的基础是培训费用,不应包括工资。公司因此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仲裁结果

经过仲裁委员会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将王先生培训期间的工资计入培训费用缺乏法律依据。根据目前的法律规定,关于员工在培训期间所得工资是否属于培训费用的问题尚未明确。司法机关在实践中的做法也不一致。《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的“因培训而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是一个兜底条款,判断“其他费用”是否属于培训费用的关键在于该费用是否因培训而产生。在这个案例中,争议的工资是王先生的劳动报酬,是基于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产生的,而不是基于培训产生的。因此,公司主张将该工资列入培训费用缺乏法律依据。

减少员工提前离职的风险

完善薪酬制度和规范约束机制

为了降低培训员工提前离职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在培训期间,可以将原有薪酬划分为基本工资和培训补助,并在培训协议中明确约定。培训补助是基于培训而产生的,属于“因培训而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当接受培训的员工违反服务期约定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时,公司可以有效降低工资损失,增加对自身权益的保护。

改善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

更重要的是,企业应该不断改善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以防范类似风险的发生。当出现类似问题时,企业应对人才的挑选、吸引和保护机制进行反思,从源头解决问题。
延伸阅读
  1. 生育险缴纳基数是什么
  2. 社会保险最低缴纳基数
  3. 缴费基数就是工资吗
  4. 解析三年合同离职赔偿计算方法
  5. 养老金现在每月多少钱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公司让孕妇离职违法吗
  2. 旅行社合作协议范本是怎么样的
  3. 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缴纳印花税
  4. 交通赔偿不起房屋抵押合同可以作为赔偿吗
  5. 交一年物业费未满一年退租物业费能退吗
  6. 按揭买车需要什么手续
  7. 装修合同不是本人签的还生效吗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