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3-30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赔偿金由多个项目组成。其中,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金额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0倍。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停工留薪待遇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项目的赔付基数是伤亡职工本人的工资。这些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是统一的,并且工资数额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不存在争议,也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然而,其他工伤赔偿项目如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生活护理费等,其赔付标准由各地省级政府制定,导致标准的不统一,赔偿金额也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公司设在异地的办事处,由于目前法律尚未明确其定性,这些办事处不属于分公司性质的企业。同时,办事处员工的人事关系由公司总部进行管理,即员工与公司在总部存在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地在办事处所在地。
如果公司所在地的赔偿标准低于办事处所在地的标准,根据最高法院《人身损赔司法解释》第30条的规定,赔偿权利人即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可以提供证据证明其经常居住地的赔偿标准更高,从而按照该标准计算赔偿金额。而办事处所在地就是工伤职工的经常居住地。
如果公司所在地的赔偿标准更高,职工可以要求按照该标准进行赔付。根据两地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相关管辖范围的规定,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由于办事处不属于本行政区域内的企业,无法适用该规定。因此,综合考虑以上情况,应依法适用公司所在地的赔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