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合同诈骗四大利器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对付合同诈骗四大利器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11-16

 
55950

合同诈骗:预防与处理

专业人员的参与

在合同的签订、合同对方的资信调查以及监督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应该有专业人员(如法律顾问)参与、制订、修改和审查。法律人士的介入是对合同诈骗的一种有效预防措施。

合同诈骗的高发性

合同诈骗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发生,而由于被害人防范意识薄弱,或者出于对非法利润的贪图,往往会轻信骗子的谎言,盲目支付巨额款项,直到上当受骗才后悔不已。对于处理合同诈骗的方法,由于不了解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的区别,往往因为职责的利害关系或者希望以民事方式解决而在需要报案时提起民事诉讼,从而使犯罪分子逃脱惩罚。因此,识别合同诈骗犯罪并了解如何预防是非常必要的。

合同诈骗罪的定义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鉴定、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数额较大,或者仅履行合同的一小部分,而对合同义务的绝大部分没有履行诚意,以骗取财物。与刑法明确列举的合同诈骗方法相同的通常有:伪造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或者权利义务及受人财物的行为;虚构货源或其他合同标的,签订空头合同的行为。例如,行为人借来充数的货物向被害人展示,并在获得被害人的信任后签订合同,骗取货款;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引诱对方当事人违背真实意思签订合同,即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原本无意签订的合同的行为;行为人作为债务人,隐瞒未经债权人同意的事实,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违法转移给第三人,从而逃避债务的行为。一些常见的案例包括:一些皮包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与他人签订供货合同、取得对方当事人货物、定金或部分货款后,采取欺诈手段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有时也通过贿赂对方单位的负责人而取得非法的债务转移“承诺”,待被害人发觉上当受骗时仍借故不履行合同义务,也不返还收取的货物、定金或货款。近年来,虚构资信和货源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其他合同诈骗方法

除了上述列举的合同诈骗方法,还有一些行为人利用虚假广告和信息诱使他人签订合同,骗取中介费、立项费、培训费等费用;利用假冒联合经商、投资、合作协作的名义,签订和履行合同以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通过贿赂签订和履行合同,如与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合作,采用贿赂手段骗取国有资产。

延伸阅读
  1.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2.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3. 合同到期对方未履行合同且联系不上怎么办
  4. 合同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5.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销售代理合同因欺诈被判撤销 代理商获相关赔偿
  2. 合同诈骗法网难逃 笔迹鉴定现真相
  3. 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4. 代理被害人郑某某、沈某某,为合同诈骗罪被害人成功挽回损失案
  5. 签订制作合同不履行被解除 歌手张咪被判连带赔偿
  6.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限规定
  7.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