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聘员工误入合同陷阱应该怎么办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法律知识

被解聘员工误入合同陷阱应该怎么办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09-24

 
55906
今年55岁的罗*闽原是某化工公司的销售员。2004月9月,甲公司被乙公司并购,罗*闽跟其他员工一起被乙公司接收,并且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按照合同,罗*闽的职位是销售经理,月固定工资为税后9000元。乙公司在合同中提出,如果公司在合同到期前提出解约,每提前1个月解约,给1个月工资作为补偿。“那会儿我对劳动法了解不多,还觉得单位挺仗义的,毫不犹豫签了字。”罗*闽苦笑道。2009年4月,距离合同期满还剩4个月,乙公司真的提前解聘了罗*闽,理由是“签署合同的客观情形发生了变化”。人事部门动作很快,前脚下发解聘书,后脚就通知领补偿金,按照合同约定,补偿4个月工资。

按工龄可补偿12个月工资

背景

罗*闽因年过半百被解聘,再就业难度很大。他只能依靠区区3万多元的补偿金来弥补损失。然而,一位律师告诉他,根据合同中的条款,他亏大了。原来,罗*闽在1994年开始在甲公司工作,2004年甲公司被乙公司并购,罗*闽也被乙公司接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在乙公司的工作年限应该从1994年开始计算。根据法律规定,工作满1年,可获得1个月工资的补偿金。

劳动仲裁和法院审理

罗*闽意识到自己的损失后,立即聘请律师,申请劳动仲裁。仲裁根据实际工作年限,裁决单位支付15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单位不服,将案件起诉到法院。单位主张罗*闽是成年人,自愿签订合同,应按合同约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然而,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合同中的“免除单位法定义务”的条款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该条款明显排除了劳动者的权利,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因此,法院判决应按法定标准计算罗*闽的经济补偿金。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根据工作年限,经济补偿金的计算一般是每工作1年算1个月工资。然而,法律规定,高薪阶层的经济补偿金最高只能按12年计算,且基准月工资只能按本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计算。在此案中,法院结合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为2658元,罗*闽税后工资为9000元,被认定为高薪阶层。因此,尽管他的工作年限为15年,只能按照12年计算,获得相当于12个月工资的补偿,且该工资按2658元的3倍计算。最终,法院判决乙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9.5万余元。

上诉和案件结局

乙公司不服判决,上诉到南京中院,但上诉被驳回。目前,案件已生效并执行完毕。

北京劳动争议咨询中心的分析

劳动合同与普通民事合同不同,劳动合同受《劳动合同法》调整。《劳动合同法》具有公法特性,旨在平衡劳资利益,特别是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如果不对劳动关系中的一些事项作出明确规定,而任由劳资双方自行约定,将不利于劳动者的利益。因为劳动者在求职和签约时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劳动合同法》对于经济补偿金等事项和标准作了明确规定,以约束用人单位利用强势地位制定不利于劳动者的约定。类似地,事先免责条款如“双方约定不签合同不办保险,后果由劳动者自负”、“发生工伤,责任自负”等都与立法精神相悖,属于无效条款。
延伸阅读
  1. 员工无劳动合同解聘需要赔偿吗
  2. 辞退,解雇,开除的区别是什么
  3. 公司解散孕妇赔偿标准
  4. 公司解聘员工赔偿标准
  5. 公司搬迁对员工的补偿方案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2. 合同诈骗罪及处罚
  3. 代理被害人郑某某、沈某某,为合同诈骗罪被害人成功挽回损失案
  4. 签订制作合同不履行被解除 歌手张咪被判连带赔偿
  5. 合同诈骗罪追诉期限规定
  6. 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是多久
  7. 构成合同诈骗罪的要件有哪些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