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11-19
合同欺诈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以下五点:
行为人在要约或承诺过程中具有主观上的欺诈故意。要约邀请中的故意不属于合同欺诈行为。
行为人在要约或承诺表示中虚假信息,并在合同履行中未对虚假信息进行更正。
相对人因受欺诈行为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的认识。
相对人在因受欺诈而对要约或承诺的条件产生错误认识的基础上与行为人订立、履行合同。
行为人因欺诈行为而获得非法、不正当或无法实现的利益。
合同欺诈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合同欺诈行为人的欺诈行为相对于合同的主要信息(如标的物、价格、标准、功能、合同主体等)行为人是清楚的,而合同相对人是不清楚的。这种信息的不平等导致了地位的不平等。
合同欺诈行为人通过虚假信息干扰相对人的决策,使其作出与真实意愿不一致的决策。
合同欺诈行为破坏了合同当事人的地位平等,破坏了等价交换的原则,破坏了交易的自愿性,以及破坏了社会信用。
合同欺诈行为属于非法行为,危害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表现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行为人以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
行为人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产权证明作为担保。
行为人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
行为人收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
行为人使用其他方法以骗取合同约定的对方财物为目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合同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以诈骗为目的的合同本身具有原罪性,构成犯罪更是被法律严令禁止的。因此,我国法律对此规定了严格的处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