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同诈骗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浅析合同诈骗罪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4-29

 
55679
刑法第224条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的行为;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条抽象规定和相关概念模糊,给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带来相当的困惑。

一、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的定义

1. 广义和狭义的合同概念

根据民法学的观点,合同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合同是指确立权利、义务内容的协议,包括经济合同、行政合同、劳动合同等。狭义的合同是指确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合同,包括物权合同、身份合同等。

2. 合同的法律定义

我国民事法律对于合同的概念有两条明确规定。一是《合同法》第2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订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二是《民法通则》第85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3. 合同形式

在司法实践中,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口头等形式进行订立。然而,对于合同诈骗罪的“合同”概念,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中提到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公私财物”的表述,可以视为合同诈骗罪的雏形规定。现行刑法将合同诈骗罪从诈骗罪中单独分离出来,并将其归类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犯罪行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合同”应当指代反映市场交易内容的债权和物权合同,而不包括行政合同、劳动合同、婚姻合同等。此外,由于刑法中在金融诈骗罪一节中设立了集资、贷款、票据、金融凭证、信用证、信用卡、有价证卷、保险诈骗罪等罪名,因此合同诈骗罪的“合同”自然排除了上述内容。

4.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形式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是犯罪分子所采用的手段,也是构成该罪的特征之一。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合同可以是无效合同或有效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合同法》规定的其他形式,如摄影、录像、电子邮件等。口头合同应当排除在合同诈骗罪的“合同”之外。《合同法》规定,除即时清结外,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而合同诈骗罪的法条中提到了“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表述,其中签订即指签字、订立的意思,两者相合表明合同诈骗罪的“合同”不包括口头合同。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合同的形式和法律效力并不影响诈骗犯罪的成立。
延伸阅读
  1. 中小企业常见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2. 合同无效对合同诈骗罪的影响
  3. 合同诈骗罪的瑕疵及解决方法
  4. 刑事第二审辩护词
  5.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欺诈的认定标准
  2.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3. 古董字画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成立标准
  4. 欺诈的概述
  5.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6. 合同欺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合同欺诈的构要条件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