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06

 
55669

合同诈骗罪认定定罪量刑分析

一、利用虚假购销合同骗取货物

行为人通过签订虚假购销合同的方式,骗取他人的货物。其中,一些行为人伪造证件、合同书与对方签订合同;一些行为人伪造担保书,以合法身份与对方签订合同;一些行为人伪造银行汇票、盗窃单位空白支票,或者利用失效的支票或空头支票诱惑对方订立合同;还有一些行为人以洽谈业务、订货、帮助他人推销产品等为由,与对方签订合同。行为人在行骗过程中通常隐瞒真实身份,以先提货后付款的方式,利用对方急于推销自己产品的心理,骗取货物。然后将货物低价销售,私吞货款,或者将货物用于还债、作抵押等。

二、虚构货源骗取货款

行为人通过虚构货源的方式,签订空头合同,以骗取他人的货款。其中,一些行为人伪造上级主管部门的假批文作为货源;一些行为人以伪造的提货单作为货源;一些行为人抓住对方急需某种紧俏物资和商品的心理,口头虚构货源;一些行为人故意让对方看不属于自己的货物,却谎称是自己的货,或者根本无货可看,以蒙骗对方;还有一些行为人以伪造的买卖合同作为货源。

三、伪造身份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行为人通过伪造身份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骗取他人的预付款或定金。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有两种心理:一种是只要将预付款或定金骗到手,就算大功告成;另一种是先骗得预付款或定金,然后如有可能骗到货款就继续骗取货款,没有可能就逃之夭夭。

四、以诱饵开路骗取财物

行为人为了骗取对方巨额财物,以给付部分预付款为诱饵。一旦将对方的钱物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后,行为人就会溜之大吉。还有一些行为人以部分履行合同的手段骗取对方的信任,诱使对方进一步按合同交付财物,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欺诈手段骗取财物。

五、以签订假合同骗取活动费、好处费或提成费

行为人与对方签订假合同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骗取货物、货款,也不是为了骗取定金或预付款,而是为了一次性骗取各种名义的费用。只要将这笔财物骗到手,行为人就会远走高飞。这些行为人一般都伪造身份、证件,自称能买到急需紧俏物资或以帮助对方推销产品为诱饵,写对方签订虚假买卖合同。

六、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进行诈骗

行为人以联合经商、投资、协作等名义与他人签订合同,进行诈骗。运用这种方式进行诈骗的行为人往往是在合法的身份掩盖下,以某公司、简场等的名义,伪造营业执照和注册资金等,欺骗他人与之签订联合经营协议,骗取他人的钱财。合同诈骗行为无论出现在签订阶段还是履行过程中,均构成合同诈骗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这类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以虚构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二是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即以这些票据或证明作为自己能够履行合同的证据,以骗得对方当事人签订合同;三是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四是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匿;五是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主要包括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合同又不退还,或者没有用作履行合同而无法返还;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用于抵偿债务,而没有实际履约;用于进行违法活动;用于挥霍,致使无法返还等。
延伸阅读
  1. 如何认定加盟费诈骗
  2. 试论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认定和特征
  3. 合同诈骗罪的司法认定
  4. 什么是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5. 合同诈骗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骗取300元的处罚方式
  2.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骗子的伎俩及识别方法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