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认定和特征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试论合同诈骗罪在实践中的认定和特征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2-09

 
55652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从合同诈骗罪的概念来看,可以归纳出四个特征。

1. 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

2. 双重客体

合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的,包括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和合同的真实性。

3. 主观方面为故意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以骗取对方财物为目的。

4. 客观方面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签定、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当事人在自愿的情况下与其签定、履行合同,并因此骗取对方数额较大的财物。

二、合同诈骗罪的表现形式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在客观上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

1. 虚构事实

行为人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虚构不存在的事实,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2. 隐瞒真相

行为人在合同签订或履行过程中,故意隐瞒真相,使对方当事人对合同的真实情况产生误解,进而骗取对方财物。

3. 伪造证据

行为人伪造证据,以此证明合同的真实性,从而骗取对方财物。

4. 使用虚假身份

行为人冒用他人身份或虚构身份,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5. 恶意串通

行为人与他人串通,共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三、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方法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实践情况,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方法主要有五种类型。

1. 虚构交易

行为人虚构不存在的交易,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2. 虚构项目

行为人虚构不存在的项目,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3. 虚构资质

行为人虚构具备的资质或条件,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4. 虚构关系

行为人虚构与对方当事人有特殊关系,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5. 虚构权益

行为人虚构拥有的权益,以此骗取对方财物。

四、合同诈骗罪的分类

有学者根据我国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实际发案情况,采用混合分类的方法对合同诈骗罪进行研究,并以犯罪行为的某种特征作为分类的标准,将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分为六种类型。

1. 单一类型

行为人仅采用一种犯罪手段进行合同诈骗,如仅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2. 多重类型

行为人采用多种犯罪手段进行合同诈骗,如同时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

3. 专业类型

行为人以专业技能或知识为基础,进行合同诈骗,如伪造证据。

4. 团伙类型

行为人与他人串通,共同进行合同诈骗。

5. 职务类型

行为人利用其职务便利,进行合同诈骗。

6. 组织类型

行为人以组织形式进行合同诈骗,如以公司、机构等形式进行诈骗活动。

结论

合同诈骗罪作为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经济犯罪,具有一定的构成要件和表现形式。了解合同诈骗罪的特征和分类,有助于对该罪行的认识和预防。

关键词

合同诈骗、单位犯罪、个人犯罪、中介活动、抵押

延伸阅读
  1. 培训机构过度承诺犯罪吗
  2. 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的区别及法律适用
  3. 合同欺诈构成刑事犯罪吗
  4. 合同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5. 合同诈骗罪的合同的定义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合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和相关知识
  2. 通过合同进行欺诈七种形式
  3. 法律咨询:商品房转让中的欺诈行为
  4. 劳动合同无效案件:求职者编造简历导致权利无法保障
  5. 梁-涛与劳动服务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性问题
  6. 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
  7.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