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8-20
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大额财物的行为。
根据合同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以假面目签订的合同和以真面目签订的合同。
假面目签订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所使用的姓名、身份证件以及合同内容都是虚假的,以虚假的身份进行经济活动,其欺诈故意明显。
真面目签订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所使用的姓名、身份证件以及合同内容都是真实的,但合同内容中有真有假,其合同欺诈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内容真实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在有实际履行能力的前提下签订的合同。这种合同的签订表明行为人有真实意图进行经济往来,而非旨在诈骗他人财物。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即使该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也不构成诈骗犯罪。
内容半真半假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只具有某种履行合同的意向,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其内容具有部分真实和部分虚假的特性。这种合同在客观上已经具备部分履约的可能性,但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果行为人有履约意图,并积极努力履行合同,最终未能履行的原因是客观的,那么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相反,如果行为人以部分履约能力为借口实施诈骗,并未为合同的进一步履行做出努力,就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内容完全虚假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在完全没有履约能力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准备,明显有占有他人财物的动机,应当以合同诈骗罪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