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诈骗罪法律知识

如何才能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23

 
55588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签订合同诈骗钱财的案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侵犯了他人财产权,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与经济纠纷极难区分与识别,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合同诈骗罪往往与民事欺诈行为交织在一起,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之间的界限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就显得非常重要。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对这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大家好好唠唠。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

一、主观目的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是指行为人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明知自己没有履行能力而虚构、隐瞒真相,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而民事欺诈是为了用于经营,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只希望通过实施欺诈行为获取对方的一定经济利益。

二、履行合同能力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客观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积极努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而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但在签订合同之后,行为人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即使因客观因素不能实际履行,也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欺诈手段的区别

民事欺诈通过商品交换、完成工作或提供劳务等经济劳动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一般无需假冒身份,而是以合同条款或内容为主,如隐瞒有瑕疵的合同标的物,或对合同标的物质量作虚假的说明和介绍等。合同诈骗行为人为了达到利用合同骗取财物的目的,会采取欺骗手段使对方当事人上当。这种手段一般包括:1、无中生有,编造虚假事实。如根本没有对方需要的货物、货源,却谎称有货,而且价格优惠,且能及时供货;自己根本没有经营资格和条件,却设置集资合营的圈套,制造能提供技术和设备的假象。2、有意隐瞒真相,以假充真。如利用虚假的姓名、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手段假冒厂长、经理、采购人员、促销人员,甚至打着政府官员的招牌欺骗对方,通过伪造工作证、介绍信、银行凭证和印章等使对方确信而上当。

四、对财物的处置情况的区别

合同诈骗罪犯罪人由于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一但拿到对方当事人财物后,或携款潜逃,或是挥霍浪费,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将财物归还对方。而民事欺诈中,行为人在取得财物后,积极、努力的创造条件来履行合同。

五、违约后的责任承担表现的区别

民事欺诈行为人,在发现自己违约或经对方提出自己违约时,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合同诈骗行为人,由于明知自己根本不可能履行合同或不可能全部履行合同,当然也就无履行合同或全部履行合同的诚意,在纠纷发生后,行为人想方设法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使对方无法挽回其遭受的损失。

综上所述,只有在确定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客观行为和客体的性质。因此,只有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诈骗罪和民事欺诈行为区别的关键所在。

延伸阅读
  1. 合同诈骗罪案例:提供法律帮助
  2. 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3. 投资协议能否成为合同诈骗
  4. 口头约定算合同诈骗吗
  5.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界定

合同欺诈热门知识

  1. 欺诈合同可以3倍赔偿吗
  2.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
  3.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4. 合同诈骗罪犯罪数额怎样认定
  5. 合同诈骗的常见种类有几种
  6. 构成合同诈骗罪有哪些
  7. 合同诈骗罪是怎么定罪的
合同欺诈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