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有哪些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29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别
一、背景介绍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都涉及到合同一方当事人未能履行或未能完全履行合同,导致对方遭受损失。然而,二者在本质上存在着重要的区别。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而经济合同纠纷则属于民事纠纷。
二、区分标准
然而,在实践中,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往往是相当复杂的。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即是否具备履行合同的诚意。为了准确判断,不能仅仅依赖于行为人的口供或陈述,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案件的各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错误判断。根据实践经验,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考察:
1、履约能力
一般情况下,有履约诚意的当事人都是具备履约能力的,否则就不会签订合同。而合同诈骗者往往是根本没有履约能力的,例如,没有资金和货源,只靠虚构的履约能力欺骗对方当事人。然而,履约能力是可变因素。签订合同时具备履约能力,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意外原因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况,一般可以证明其具备履约诚意,不构成蓄意诈骗。相反,如果行为人既无资金又无货源,并且事实上也不可能获得资金和货源,完全依靠欺骗手段签订合同,一旦获得财物后却无法履行合同,一般可以证明其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签订合同只是其诈骗的手段。
2、欺骗手段
合法企业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时,不会使用欺骗手段,并且具备履约能力,一般可以证明其具备履约诚意。然而,对于根本无意履约的合同诈骗行为而言,欺骗是不可或缺的。欺骗手段可以在签订合同之时使用,例如以虚构的单位或伪造的票据、虚假产权等手段签订根本无法履行或使对方无法追回损失的合同;也可以在签定形式有效的合同后,隐瞒自己不打算履行合同的真实意图,在获取对方财物后逃匿。然而,在经济合同纠纷中,并非不可能存在任何欺骗因素。例如,向对方提供的产品偷工减料、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等违反合同条款的行为,属于民事上的欺诈行为,应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追究责任,但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是指导致合同全部或大部分无法履行的行为。
3、履行实际行动
具备履约诚意的行为人必然会采取实际行动来履行合同,而合同诈骗者一般不会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行动。有些合同诈骗者即使履行部分合同,也只是为了获得对方的信任,以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他们会接收对方交付的货物、货款或预付款后立即逃匿,根本不履行合同。无论合同形式是否有效,其诈骗意图是明确的,因此构成合同诈骗罪。
三、结论
综上所述,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是相当复杂的,需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案件的主观和客观情况。在分析过程中,需要透过现象,抓住行为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这一本质特征,才能准确区分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