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终止 > 合同解除法律知识

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程序是什么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12-17

 
54804

一、事先通知工会

1. 用人单位需事先通知工会或全体职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可以裁员的4种情形下,应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上报劳动部门。这意味着工会对用人单位裁员有知情权和建议权。

2.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事先通知工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3条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事先将解除的理由通知工会。如果用人单位违法或违约,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在研究工会的意见后,应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这意味着工会对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有共决权,在不合法或不合理时有权否定,并对再处理结果有进一步的知情权。尽管这一要求在深圳市司法实践中尚未真正实施,但有必要向用人单位告知存在这样的规定,未来可能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贯彻。

二、通知劳动者

1. 解除劳动合同必须书面通知劳动者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出具书面通知并送达劳动者,否则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不生效。

2. 应对劳动者拒不签收通知的方法

在实践中,劳动者可能拒不签收通知,而用人单位又无法强迫劳动者签收。为应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方法:1)制作员工入职登记表时,增加一栏,内容为:“公司有关书面文件、通知无法直接送达给本人时,本人确认本表中所填写的家庭住址为邮寄送达地址。”2)在《劳动合同》中增加一个条款:甲方(用人单位)有关书面文件、通知无法直接送达给乙方(劳动者)时,乙方确认劳动合同中所填写的家庭住址为邮寄送达地址。一旦发生劳动者拒不签收的情况,即按照上述劳动者家庭地址邮递相关文件,并保留邮递凭证作为证据。

三、用人单位内部的程序

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中,针对劳动者违规违纪、工作失误并造成重大损害等情况,必须收集相关证据证明和确认客观事实,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让其确认或提出异议。在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之前,必须收集充分的证据。以如何证明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为例,阐述举证要求。

1. 收集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或劳动纪律的证据

在实际生活中,此类案件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违规违纪证据各不相同,无法套用公式。通常以下形式的资料可作为证据:1)违纪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2)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处罚通知书等;3)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词;4)有关事件涉及的物证,如被损坏的生产设备。如果物证不方便保留,可以拍摄清楚的照片,并在照片上显示时间年月日时;5)有关视听资料,如当事人陈述事件的录音、录像;6)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书面证据是最有力的证据,尤其是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证据,应尽量收集和保留。

2. 收集证据的方法

1)建立日常书面行文制度和档案保管制度;2)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注意平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企业都应制作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并要求员工签字。如果员工不愿在处理材料上签字,可以采取扣罚工资的处罚方式,在工资单上注明处罚内容,并要求员工在领取工资时一并签字。如果员工对工资数额有异议,应在7日内提出;3)对于有违法行为(如赌博、盗窃、打架、吸毒等)的员工,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论或记录是有力的证据。

四、特殊程序

特殊程序因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条件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如果员工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时必须事先为劳动者另行安排工作;如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必须为劳动者培训或调岗;如果情势变更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必须先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裁员,必须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这些情况下,需要遵循特殊程序,同时注意与法定条件相结合。

五、后义务程序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为劳动者出具解除劳动合同或离职的证明,并有义务在15天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材料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延伸阅读
  1. 因拖欠工资离职证明的撰写
  2. 员工工作效率低是否可成为解雇的合法理由
  3. 竞业限制补偿金的支付标准
  4.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规定
  5. 劳动者辞退是否需要签字?

合同终止热门知识

  1. 提存的法律要求
  2. 提存债务怎么清偿?解读法院要求的步骤与措施?
  3. 提存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 房屋提存:解读规定及注意事项?
  5. 承运人提存货物有什么规定
  6.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7. 合同提存期限有多长时间
合同终止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