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2-26
出让土地使用权是指通过协议出让或招拍挂的形式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根据现行的法律,出让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转让的,但转让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条件。
根据我国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规定,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转让方必须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根据出让合同约定,转让方必须按照投资开发要求进行投资开发。如果属于房屋建设工程,必须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如果属于成片开发土地,必须形成工业用地或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转让方必须建成的房屋必须具备房屋所有权证书。
《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10条也对上述条件进行了规定,确立了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依据。如果未满足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付、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未达到法定投资条件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将被视为无效,转让合同也将无效。
设定转让条件的目的一是确保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二是防止囤积土地和炒买炒卖行为。1995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规范国有土地的交易活动,制止炒卖土地的内容同样是出于这一立法目的的考虑。
我国的土地制度实行双轨制,即土地归国有和集体所有。根据法律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用地必须是国有土地。开发用地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协议出让、招标、拍卖和挂牌的形式取得;二是从已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开发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处转让取得。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或随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通过出售、交换和赠与等方式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其中,国有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式因其能更好地体现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灵活灵敏的特点,在房地产开发中逐渐成为房地产商常用的取得开发用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