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形式合同受法律保护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形式法律知识

口头形式合同受法律保护吗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4-01-22

 
53116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合同我们都会采用书面的形式,又是也会采取口头约定的形式。但是口头形式的合同也是经常会出现纠纷的情况,那么在法律上能不能得到保护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头形式合同的法律保护

口头形式合同在以下情况下受法律保护:

1. 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只要口头合同的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它将受到法律保护。

2. 未采用欺诈、胁迫手段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没有使用欺诈或胁迫手段,以损害国家利益。

3. 未恶意串通

当事人之间没有恶意串通,以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方的利益。

4. 未掩盖非法目的

当事人没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即合同的目的是合法的。

5. 未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 主体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订立合同的主体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7.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只有满足这一条件的合同才能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从而受到法律保护。

口头合同的有效适用情形

口头形式的合同是指当事人以直接对话的方式或通过通讯设备如电话交谈订立的合同。口头合同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在自由市场购买食品、在商店购买服装等。现代合同法之所以主张不要求特定形式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口头合同的广泛适用性。当事人无需约定合同形式,只要没有特定形式的约定或法律规定,口头形式的合同是可以采用的。

口头合同不宜采用的情形

尽管口头合同在许多即时清结的交易中非常常见,但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口头合同属于不要求特定形式的合同,即当事人通过口头语言表示意思,而不是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合同内容。口头合同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往往难以取证,很难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和义务。

《民法典》(2021.1.1生效)对口头合同的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书面形式可以包括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有形地表现合同内容的形式。同时,《民法典》还规定,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合同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也视为书面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民法典》的生效会导致与其相冲突的条例失效。在《民法典》生效之前,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情况约定合同采用书面形式。然而,鉴于我国东西部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合同法》第10条对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改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在不动产转让合同、涉外合同以及当事人认为涉及巨额款项或报酬、无法即时清结的合同中,口头形式并不适宜。否则,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当事人可能面临证据难以确立的困境。

延伸阅读
  1. 口头承诺的法律效力问题
  2. 口头合同的有效性
  3. 口头修改合同后,担保人是否仍需承担责任?
  4. 口头约定是否有效的法律问题
  5. 单位代发工资是否构成劳动关系的认定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保密协议
  2. 附条件合同的主要特征
  3.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
  4. 保密协议
  5. 案例回顾:
  6. 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
  7. 不签合同如何申诉离职赔偿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