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8-14
最近,一则特殊的招聘广告在某高校论坛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广告要求“非O型血女生,身高1.63米以上,皮肤白皙,报酬两万元”。经调查发现,这则广告是为了购买卵子用于试管婴儿。
根据国务院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禁止以任何形式买卖配子、合子、胚胎。因此,即使是自愿进行的精子或卵子的交易仍然是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个人之间签订的买卖精卵的协议涉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往往被法院认定为无效合同。
在精卵交易中,除了买卖双方当事人以外,往往还存在作为桥梁的中介公司以及实施代孕技术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非医疗机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其停止执业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和药品、器械,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医疗机构,如果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予以警告、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对于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存在违法行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并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在精卵交易中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主要包括非法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非法经营罪、故意伤害罪等。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定罪条件较为严格,精卵交易中的中介很难被定罪。
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求违反国家规定,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不被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
故意伤害罪可以适用于那些在取卵过程中忽视对供者身体与精神的呵护,导致供者受伤的情况。
精卵交易市场非常活跃,但其中存在许多风险。买卖精卵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合同。供卵者在提取卵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健康损害。对于不孕家庭而言,中介机构的转包行为难以保证供卵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