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分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准则法律知识

案件分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4

 
432344
案情介绍

现代社会,广告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无不与广告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广告"骗人",轻者让老百姓花点冤枉钱,重者不但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甚至还损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我国《广告法》中一再强调广告要真实,不得含有虚假内容,否则,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三种。本案主要涉及民事责任。我国《广告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在接受广告主委托时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证明文件,核实广告内容。对内容不实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第三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案件背景

原告×某是一名退休职工,被告××生物制品厂和××日报社被指控发布虚假广告,给原告造成经济损失。原告在2000年3月13日和27日的《××日报》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合作生产无菌蝇蛆的广告,随后在互联网上查询了该公司的简介。原告与××生物制品厂签订了无菌蝇蛆生产协议,但在提交产品时被拒收。原告因此向当地司法部门投诉,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在接受广告主委托时应核实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广告内容不实或者证明文件不全,广告经营者不得提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违反广告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然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判决结果

根据××区人民法院(2003)南刑初字第171号刑事判决书,××生物制品厂的两名负责人因发布虚假广告罪被判处罚金。该判决已生效,对广告的虚假性已经确认。被告××日报社作为广告的经营者和发布者,由于未审查发现广告内容的虚假性,应承担连带责任。原告也存在一定的过失,应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一审法院判决××生物制品厂赔偿原告80%的经济损失,即137,820.70元,并要求被告××日报社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法热门知识

  1. 案件分析
  2. 环保能源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开拓及推广协议
  3. 新广告法下的转发朋友圈广告需要谨慎
  4. 如何投诉虚假广告的游戏
  5. 加盟机构虚假宣传的处罚措施
  6. 户外广告牌审批事项
  7. 委托合同
广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