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援助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8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
特殊案件的定义
特殊案件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并且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也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拖欠工资怎么申请法律援助
拖欠工资的纠纷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所规定的劳动争议受案范畴。根据该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以下劳动争议,适用该法:
-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申请法律援助条件有哪些
劳动者在向法律维权中心或法律援助中心申请劳动争议法律援助时,需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 在法定的劳动仲裁申请时效之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 在特殊情况下,仲裁时效可以有所变动。例如,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的情况下,仲裁时效期间会重新计算。另外,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仲裁时效可以中止。一旦中止的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会继续计算。对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情况,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一年时效限制,但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