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合同诉讼法律知识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5-04-11

 
429874

违约金是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一方不履行合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由违约的一方支付给对方的一定金额的货币。根据合同的种类及违约形式不同,承担违约责任的大小也应适情况而定,与《合同法》相配套的各行政法规对此应做出明确规定。违约金既具有赔偿性又具有惩罚性。

违约金的分类

违约金分为法定和约定两种。

1. 法定违约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违约金。

2. 约定违约金: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自行约定的违约金。

违约金的法律特征

违约金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在合同中预先约定的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2. 是对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约定。

合同法对违约金的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对违约金作出了规定,具体特点如下:

1. 以约定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或“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为条件。

2. 经当事人请求。

3. 由法院或仲裁机构裁量。

4. “予以增加”或“予以适当减少”。

案例分析

中国某进出口公司与某国某公司签订了1亿条沙包袋出口合同,交货期限为合同成立后的3个月内,价格条款为1美元 CIF 香港,违约金条款为:如合同一方在合同履行期内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则必须向另一方支付合同总价3.5%的违约金。中方公司急于扩大出口,赚取外汇,只看到合同利润优厚,未实际估计自己是否有能力履行合同,便与外商订立了合同。而实际上中方公司并无在3个月内加工1亿条该类沙包袋的能力。合同期满,能够向外方交付的沙包袋数量距1亿条还相差很远。中方无奈,只有将已有的沙包袋向外方交付并与之交涉合同延期。外方态度强硬,以数量不符合同规定拒收,并以中方公司违约而要求按合同支付违约金。双方协商未果,最后中方某进出口公司只得向对方支付违约金300多万美元,损失巨大。

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以合法手段隐盖非法目的,利用合同违约金条款欺诈的较为典型的案例。

防范违约金条款欺诈的措施

为防范违约金条款欺诈,主要措施在于对自己的实际履约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在签订合同时能够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的优厚利润所迷惑,丧失判断事物的理性,毫无欺诈防范意识。卖方应逐项分析己方履约能力的构成因素,诸环节落实,确保能够在合同规定的履约期内完全履行自己的义务。

中方作为出口方的履约能力构成因素

一般说来,中方作为出口方时,其履约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

1. 货源:货源是出口方履行合同的最根本的基础。在签订农副产品、矿产品以及本地没有生产基地需要到外地组织货源的商品出口合同时,尤其要考虑到货源供应情况。

延伸阅读
  1. 房屋质量不合格的法律处理方式
  2. 逾期履行合同的解除权
  3. 律师函
  4. 信用卡逾期构成诈骗罪的法律依据
  5. 如何维权开发商拖欠违约金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违约金的定义和性质
  2. 合同纠纷的管辖权
  3. 装修公司工程延期责任及赔偿
  4. 景区安全事故责任的划分方式
  5. 法律咨询: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
  6. 逾期交货违约金的计算与赔偿损失
  7. 一、运输合同中货物毁损的管辖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暑期辅导班租房合同范本
  2. 上海市买卖合同范本
  3. 电动车销售合同范本
  4. 建筑行业劳务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