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05
变更劳动合同必须在劳动合同依法订立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完毕的有效时间内进行。这意味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且劳动合同尚未订立或已履行完毕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必须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双方当事人必须达成一致意见才能进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是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的基本原则。任何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行为都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一些用人单位为达到变更劳动合同的目的,可能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例如,用人单位可能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对考试不通过的职工进行安排工作岗位调整或辞退。然而,在未经劳动者同意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对原合同仍应履行,因为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经过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
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必须合法,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变更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双方当事人经协商一致后,必须达成变更劳动合同的书面协议。口头形式达成的变更协议是无效的。书面协议应明确变更劳动合同的条款,并规定变更劳动合同的生效日期。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避免劳动合同的变更引发劳动争议。
变更劳动合同的主体可以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无论是哪一方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要求,都应及时向对方提出,并说明变更的理由、内容和条件等。如果应变更的劳动合同内容没有及时变更,原订条款将继续有效,可能导致劳动合同不适应新情况,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当一方得知对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后,应在合理期限内及时作出答复,不得置之不理。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如果用人单位经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则用人单位可能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