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制度的存在问题及法律规定的差异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提存制度的存在问题及法律规定的差异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25-03-21

 
421534
【提存】提存原因的详细介绍

问题一:逻辑混乱

现行提存制度存在三个问题:逻辑上混乱、规定的原因不充分以及措辞不准确。

问题二:规定的原因不充分

根据《合同法》第101条,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的情形包括: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权人下落不明、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然而,《提存公证规则》第5条规定的情形更加详细,包括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或延迟受领债的标的、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领、债权人不清、地址不详,或失踪、死亡(消灭),其继承人不清,或无行为能力其法定代理人不清等。

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法》未明确是否要求债务届至清偿期,《规则》明确要求债务必须届至清偿期;
  2. 除了共同规定了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作为原因外,《规则》还规定了“债权人延迟受领”;
  3. 《规则》中规定于“往取债务”中,债权人不在债务履行地又不能到履行地受领的,亦作为提存原因,《合同法》则未规定;
  4. 《合同法》中只要求“债权人下落不明”,而《规则》中则要求“债权人失踪”;
  5. 除了以债权人的死亡,且未确定继承人作为共通性规定外,对于债权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于消灭时,其权利继受人不清的,规则也做出了规定;
  6. 除了以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而其法定代理人未确定作为共通性规定外,《规则》还就债权人不清(死亡或消灭之外)、地址不详做出规定;
  7. 《合同法》有一兜底条款“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故凡规则中明定而合同法中未列举的,皆可入于此条款涵摄之下。

问题三:措辞不准确

在对提存原因的规定上,《合同法》和《提存公证规则》存在一些措辞上的不准确之处。

例如,《合同法》第101条提到的“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从字面上看,其不限于“债务届清偿期”后之拒绝受领,当还包括期前债权人之“拒绝受领”。但根据利益衡量角度,原则上不应允许期前提存。

此外,《规则》第5条第1项中的“债权人延迟受领”应当包括债务届清偿期,债务人提出给付,而债权人不能受领或无法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而拒绝受领两种情形。然而,《规则》将“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与“债权人延迟受领”并列,导致所谓的“债权人延迟受领”只指债权人不能受领。

此外,《合同法》中的“债权人下落不明”和《规则》中的“债权人失踪”都指的是债权人所处的一种状态,即债权人离开最后居住地后没有音讯的状况。对于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言,虽无死亡,但若消灭,则会使债务人不知道谁是债权人。

综上所述,《合同法》和《提存公证规则》在提存原因的规定上存在差异,并且在措辞上也存在一些不准确之处。

延伸阅读
  1. 提存机关的确定和要件有哪些
  2. 什么是担保物权代位性
  3. 无权领取提存物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4. 提存机构包括哪些类型
  5. 提存的法律特征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公司注销时的债权债务是否可转让
  2. 债务企业无力履行合同义务的法律应对问题
  3.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
  4. 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利贷担保受法律保护吗
  5. 如何查找欠债人的财产
  6. 工程欠款过了诉讼时效如何应对?
  7.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