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01
提存制度是指债务人因为债权人的原因无法向其清偿债务时,将债务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进行保管,从而消除债务的一种制度。
提存机关是国家设立的机关,接受提存物并负责保管,根据债权人的请求将提存物归还给债权人。确定提存机关是建立提存制度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国外,提存机关的确定一般通过法律直接规定或由法院在法定范围内指定的方式。一般来说,法院是提存机关的主体,法院设有专门的提存所。此外,法院还可以指定银行、信托公司或仓库经营者办理提存业务。在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公证机关也是提存机关的一种形式。有人提出,在中国可以由公证机关来处理提存事务,因为中国的公证机关在初创时期就曾经办理过提存业务,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提存是一项非诉讼事务,公证机关是专门办理非诉讼事务的机关,由公证机关办理提存业务符合其职能,也有利于国家对非诉讼事务的统一管理。根据司法部的《提存公证规则》第4条规定,提存应由债务履行地的公证机关管辖。然而,《合同法》对提存机关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会影响提存制度的实施。
在中国,公证机关是有权办理提存的机关,但并不意味着公证机关是办理提存的唯一机关。人民法院也应作为提存机关,这是因为尽管提存未必与诉讼必然关联,但提存是一项法律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人民法院一直处理大量的债权债务纠纷,有能力胜任该工作。此外,提存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债权人拒绝履行而发生的,债权人出于各种原因可能对提存提出异议,债权人也拥有程序法上的诉权,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涉及提存的债务关系引起诉讼也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在双务合同中,由于双方互为对待给付,在一方债务人由于对方的原因而无法履行义务时,进行提存可以使其债务消灭。但是,当实施提存的债务人要求对方履行相应给付义务时,若遭到对方拒绝,也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解决。如果提存和双方的争议都由人民法院处理,就便于查明事实,节约时间、精力和费用,有利于妥善解决纠纷。根据司法实践的情况,一些人民法院已经开始办理提存事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实施提存制度,需要满足以下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