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复议法 > 行政复议主体法律知识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3

 
412802
对行政主体的正确认定具有直接的行政意义和诉讼意义,而弄清行政主体与相关主体的区别,将有助于我们辨别、认定和理解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法主体指的是受行政法调整和支配的组织和个人。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即行政主体一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不一定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只包括组织,不包括个人,而行政法主体则包括了一定的个人。

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要理解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首先需要搞清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组织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为行政法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为主体

行为主体指的是直接、具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或个人,虽然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名义。例如,当行政机关委托社会团体行使职权时,社会团体就是行为主体。相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公务员都属于行为主体,而不是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与公法人

公法人(Public Corporation)是英国行政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主体概念。初学者很难区分公法人与行政主体之间的差异。在英国的行政法著作中,公法人主要指具有一般职权范围之外、具有独立性和单独存在的法律人格,并从事特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构。有时,这些机构也被称为半自治的国家行政组织或半自治的非政府组织(Quango)。公法人具有三个特征:1. 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2. 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执行法律或特许状规定的某种公共事务;3. 对一般行政机关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

此外,在日本的行政法学和法国的公务法学中,行政法人和公务法人也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然而,它们并不等同于行政主体本身,而只是行政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后面的论述中继续涉及此问题。目前,中国的行政法学尚未引入“行政法人”、“公法人”和“公务法人”等概念。

延伸阅读
  1. 第三方网络平台涉及的法律关系
  2.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关联
  3. 无购房资格能签合同吗
  4.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5. 海事诉讼的特点

行政复议法热门知识

  1. 税务行政复议被申请人的权利和义务
  2. 国务院组成人员构成
  3.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奖励条例
  4. 行政法规的制定与发布
  5. 行政复议决定的强制执行程序
  6. 劳动局处罚行政复议时限
  7. 税务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
行政复议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