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9-19

 
411867
群众原则是我国政治、司法工作中需要坚持一项重要原则。为了保证群众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我国确立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由陪审员和审判员共同审判案件。那么,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民陪审员的定义和职责

根据法定程序,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参与合议庭审判活动的人员。他们是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和行使审判权的重要体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审终审的案件按照本章程序审理,而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则由单独的审判员负责审理。

人民陪审员的资格条件

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年满28周岁;3)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4)具备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一般来说,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陪审的方式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当时的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几乎没有学历、专业知识、年龄、职业等方面的限制,强调要让社会各阶层和各行业的代表参与人民陪审员队伍。这样的选任条件放宽使得人民陪审员能够充分代表和反映社会民意,在案件审理中保证司法民主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革,这一历史背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行政监察热门知识

  1. 特别程序的陪审员是如何的
  2. 监察委与纪委的区别
  3. 双规期间对军龄的计算问题
  4.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
  5. 监察机关的监察范围及合理性
  6. 如何申请成为人民陪审员
  7. 匿名恶意举报的处理方式
行政监察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