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知识

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

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4-21

 
410571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法院将收回死刑复核权,这是我国司法制度一次重大的改革,自79年刑法颁布来,部分死刑复核权下放已有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的功过是非已经没有必要在评说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二十多年可能有不少冤死的佘*林,就会为最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举措拍手称道。在死刑复核制度变革之际,我想看看我们祖先是怎样对待死刑复核这一问题的,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司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包括侦查、诉讼、审理、判决、上诉和执行等方面都有了规范体系的雏形。在判决执行方面,汉代规定了重大案件需要经过皇帝裁决后才能执行,一般案件则由郡、县执行,其中也包括死刑的执行。此外,汉代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决狱的原则,规定了春、夏季不执行死刑,除非是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一般死刑犯需要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这为囚犯自证清白留下了一定的空间,也算是对执行死刑的一种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发展

死刑复核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帝青龙四年颁布诏令,要求廷尉和全国各级狱官在处理死罪案件时,除了谋反和故意杀人等情况外,需要征求被告的亲属意见,如果有人请求宽恕,需要上报皇帝。南朝也规定了类似的制度,对于重罪犯要按照旧制上报皇帝。北魏的律法规定,州国的重刑案件必须先上报后执行,当有死刑的情况时,需要上报案情,皇帝亲自询问,只有没有异议和怨言才能执行。可以看出,当时不仅允许囚犯上请复核自己的罪行,而且还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死刑复核权在于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手中。这当然有封建独裁者对国家控制的需要,但同时也对死刑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隋唐时期的发展

隋唐时代是中国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唐律,全面完善了法律和司法制度,为后世的法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根据唐代的规定,死刑案件通常需要中央相关部门进行复查,然后上报皇帝裁定。此外,还规定了死刑执行前必须进行复奏。贞观初年,唐太宗以“人命至重,一死不可再生”为由,将京城的死刑案件复奏次数从三次增加到五次,即在决定执行前一天复奏两次,在决定执行当天再复奏三次。各州的死刑案件仍然实行三次复奏,但是对于“谋反”等危及统治的重罪,只需要复奏一次即可。《永徽律疏》以法律形式规定了三复奏制度,并规定了违反规定的官员将受到刑罚的处罚,从而保障了罪犯获得死刑复核的权利。此外,唐朝建立了健全的御史台制度,开始了司法监督体制的建立,对司法公正起到了保障作用,也保证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延伸阅读
  1. 刑法寻衅滋事罪条文规定是什么
  2.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意义
  3. 刑事复核维持原判后的程序
  4. 中国死刑复核权的变迁及其启示
  5. 我国死刑复核现状的反思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3.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
  4.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5.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拒不履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6.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有利息吗
  7. 检察院如何提出抗诉来纠正生效判决的错误?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