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0
甲公司起诉要求乙公司清偿所欠货款10万元,诉讼中,甲公司申请保全乙公司对丙公司的到期工程款8万元。法院依法裁定冻结了乙公司的该笔债权。保全时,丙公司财务人员在询问笔录中承认与乙公司存在建设施工合同关系,并对该笔债权无异议。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纠纷案裁判生效后,由于乙公司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院向丙公司发出限期履行通知书,丙公司以其与乙公司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为由提出异议。
本案应如何处理,有三种不同意见: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该笔债权并非被执行人的收入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被执行人收入是指被执行人依法所得和依法应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智力成果的使用报酬、农副业收入、继承或受赠的财产等。收入与到期债权有明显区别:
本案中,乙公司对丙公司的工程款请求权,不具有被执行人收入的一般特征,属到期债权的范围,不能采取“被执行人收入”的执行方法。第一种意见混淆了被执行人到期债权与收入的区别。
二、第三人异议期限的起算
执行理论一般认为,执行到期债权须经过两个程序,即债权保全程序和债权变价程序。债权保全程序的效力在于限制第三人的清偿和被执行人的处分。变价程序的效力体现在第三人既不提出异议又不向申请执行人履行的,人民法院可裁定对第三人强制执行。
一般情况下,执行法院向第三人发出履行通知,以实现债权保全功能。如果在诉讼程序中,人民法院根据相关规定,已经对到期债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财产保全的裁定实现了债权保全的功能,第三人的异议期应当从财产保全裁定送达之日起算。根据相关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
本案中,丙公司在诉讼保全时承认与乙公司的债权债务关系,导致甲公司失去保全乙公司其他财产的机会,按第二种意见处理,纵容了丙公司的不诚信行为,势必给甲公司造成损失,悬空保全到期债权的法律制度,损害法律的权威。第三种意见避免了类似情况下的争议,保护了甲公司的权益。
为避免类似争议的发生,笔者建议修改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在诉讼程序中对债务人到期债权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下,第三人在收到保全裁定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在执行程序中提出异议的不成立,第三人不履行的,人民法院予以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