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解决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诉法法律知识

协商解决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5-04-21

 
405551
在现实生活中,民事主体间发生矛盾和纠纷有四种解决途径:

协商解决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

调解解决

调解解决是指在有关组织(如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中间人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合法的基础上分清是非、明确责任,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促使双方当事人自主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但调解结果仍然需要双方当事人自愿接受。

仲裁解决

仲裁解决是指纠纷当事人根据纠纷前或者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仲裁机构依法审理,作出裁决,并通过当事人对裁决的自觉履行或由一方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使纠纷得以解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必须按照裁决结果进行履行。

诉讼解决

诉讼解决是通过法院审理解决纠纷的方式。纠纷当事人一方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作出判决或裁定,通过当事人对生效裁判的自觉履行或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而解决纠纷。诉讼解决是一种具有法律上强制执行力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上述四种解决纠纷的途径中,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协商和调解则不具有。因此,当事人对协商和调解达成的协议可以反悔。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适合的解决纠纷方式。

相关法律可参考: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根据《仲裁法》第2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延伸阅读
  1. 城中村拆迁安置的原地回迁权利
  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
  3. 信用卡逾期过是不是不能分期,有哪些规定
  4. 婚前协议书范本:
  5.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和借款人或产权人的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选择合适的法院管辖级别
  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形
  3. 一、追缴违法所得的范围及规定
  4. 只有证据才能决定胜诉吗?
  5. 执行时效与诉讼时效
  6. 网贷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
  7. 他人欠钱拿他东西抵债是否犯法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