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调解法律知识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与规定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30

 
403245

变化一:扩大受案范围,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的问题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变化之一是扩大受案范围,以解决劳动者投诉无门的问题。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一系列劳动争议,包括确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辞退和辞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均适用该法进行处理。这些变化将有力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使劳动者能够更加有据可依地提出申诉。

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二条还解决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面临劳动争议申诉无门的问题。根据该条规定,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与本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依照该法执行,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另有规定的情况外。这一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确保了事业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变化二:规定举证倒置情形,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

为帮助劳动者迈过举证门槛,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了举证倒置情形。根据该法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如果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同时,根据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时,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如果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这些规定有效遏制了用人单位的恶意行为,确保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变化三:调解渠道拓宽,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另一个变化是调解渠道的拓宽。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条的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事实,遵循合法、公正、及时、着重调解的原则,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第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乡镇、街道组织申请调解。这些规定拓宽了调解渠道,既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又能弥补非公有制企业缺少调解组织的不足。

此外,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还规定了特殊调解协议可申请支付令。根据该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达成特殊调解协议后,可以申请支付令。这一规定进一步促进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解决办法。

延伸阅读
  1. 人事争议仲裁有什么要求
  2. 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3. 结婚迁走户口后是否可以迁回原籍?
  4. 事业单位员工辞职有哪些注意事项
  5. 申请劳动仲裁受理范围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公司对员工岗位调动的合法性
  2. 适用于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数额较小的经济债务等纠纷的解决方法
  3.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的权力与职责
  4. 差旅费是否属于劳动纠纷
  5. 用法律专业术语重新改写或者扩写的文章
  6. 工伤争议的调解机构
  7.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机构?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